作为文化礼堂的发源地,近年来,我区在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,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迭代升级打造文化礼堂2.0版,实现“大门常开,群众爱来”。 夜幕降临,青山湖街道洪村村文化礼堂逐渐热闹起来,村里的舞蹈队正准备排练戏曲《又见梨花颂》,两天后她们将在家门口表演,为村民奉献一场文化“大餐”。音乐响起,大家手拿折扇,跟着节奏变换队形,快乐起舞。一曲终了,站在一旁的章小屏走到队伍当中,躬身指导细节动作。 章小屏是区总工会文工团的舞蹈演员,从去年8月份文工团与青山湖街道签订“文化管家”协议开始,她就成了洪村村的指导老师,除了定期入村开展排练、指导动作,还根据洪村村文化特色,编排原创节目,《又见梨花颂》便是其一。 周朝飞是一名文艺爱好者,也是洪村村的宣传文化员,她坦言,自从“文化管家”入村指导以后,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舞蹈队,和她一起排练、交流,自己也多了许多好姐妹。“‘文化管家’来了以后,我们也不担心排节目,精神状态好了,大家的信心更足了。”周朝飞说。 “文化管家”就是让文化礼堂“活”起来的重要手段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引入第三方专业文艺团队或文化企业,以“文化管家”身份,下沉到各个镇村,开展“送文艺”“种文化”“育文明”活动,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满满当当。 作为“文化管家”项目的实施团队,区总工会文工团已与青山湖街道、玲珑街道、板桥镇、高虹镇、天目山镇、湍口镇六个镇街31个村签订“协议”,今年以来共开展包括舞蹈、形体、书法、诗朗诵在内的各类培训670多课时,创编了符合当地乡土特色的优秀节目8个,舞蹈情景剧《龙门行》、歌曲《昌化民歌》、越剧联唱《喜看板桥新画廊》等深受群众欢迎。区总工会文工团负责人杨佳群表示,通过一个个节目把大家凝聚起来,把村里的文化礼堂盘“活”,不仅让农村文艺爱好者有施展才华的舞台,也丰富了村民们的闲暇时光。 除了创新运营模式,近年来,我区还致力于丰富文化礼堂内涵和服务,将农村文化礼堂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,融入乡村会客厅、文化展示馆、共享书房,植入“微法庭”、“民呼我为”服务中心、网络带货直播间等功能,让文化生活辐射到更多人群。 书法、绘画、手工……暑期以来,板桥镇板桥村文化礼堂热闹非凡,30多位小朋友每天在这里上培训班。据悉,板桥村积极拓宽服务渠道,将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效融合,借助该阵地,已连续两年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公益培训。“我们也常态化地开展花卉、书法培训和宣讲、阅读等服务活动,丰富基层文化生活,发挥志愿者力量,弘扬良好文明新风尚。”板桥镇板桥村党委委员杜洪芳说。 截至目前,我区已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个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06个,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站、所全覆盖。从全省首家文化礼堂诞生到“文化管家”社会化管理,一直以来,我区坚持农村文化礼堂“建管用育一体化”,经过多年持续的探索和推进,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经从“1.0”时代,走向文化礼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的“2.0”时代,文化礼堂已经从“临安实验”变成“全省实践”,从“临安盆景”变成“全省风景”。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临安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,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强化数字赋能、注重部门协调、开展高校引智,做好阵地的共建共享,真正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宣传阵地作用,绘就精神共富新图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