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家可别小瞧了我们里小将村,这可是个历史文化名村啊,就连村名都是宋朝皇帝御赐的,这么多年来,我们村也是人才辈出,在座的各位,说不定什么时候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名人,写进下一本村志里!”15日下午,在新昌小将镇里小将村的文化大礼堂“菩峰学堂”,78岁的村民石小焕正在给40多位村民讲村史。他幽默风趣,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,课堂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。
这个文化大礼堂自去年9月建成后,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,把很多村民从麻将桌边拉了过来,听课、看书、练字,传统习俗也通过文化礼堂得到了传承。
这样的农村文化大礼堂,在新昌这个人口仅40万的浙东山区小县,已经建成了23座,目标是未来5年内建成100座。据统计,到2013年底,浙江全省已经建起了1000多座农村文化礼堂。
八旬老人自编教材,文化礼堂里开讲村史
石小焕讲课的教材,是他亲手编的《里小将村志》。
为自己村写一本村志,是石小焕的心愿,从67岁开始,他就开始为这本书做准备了。“里面的材料,有些整理自一代代村民的口口相传,有些是查找各种史料。”石小焕对记者说,为了写这本村志,他翻遍了村里各家的家谱、宗谱,还去了新昌、绍兴、宁波等地的图书馆。
石小焕编写村史,全村支持,特别是村里一些企业老板。石小焕说,当时,一位老板对他说,不仅要写出来,还要通过正规出版社出版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0年底,《里小将村志》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,这也是新昌县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村志。
去年9月,里小将村的文化大礼堂建成,4楼的“菩峰学堂”供村民们读书、学习,来这里讲课的有普通村民、大学生村官、学校老师、乡镇干部等,而石小焕的村史课是村民们非常欢迎的课之一。在课上,石小焕为村民讲解从古至今村里的大事小事、名人奇人,各个姓氏以及各项风俗的由来,还与大家分享撰写这本村志的酸甜苦辣。
“石大伯的课讲得非常好,每次只要他上课,我都会来听。你看,光笔记我就写了两本了。”村民石伯生对记者说。
曾经麻将桌上的常客,现在天天去练字
这个石伯生,曾经是麻将桌上的常客。
“以前,我们村离县城远,生活单调,空下来也没有地方去,除了打麻将,真不知道能干什么。”石伯生对记者说,时间长了,自己也觉得挺无聊。
去年9月,文化大礼堂在他家对面建成,石伯生一下子有了新去处。他去得最多的是三楼的“沃东书画社”和四楼的“菩峰学堂”。
“年少时我没有读太多的书,但是我一直很羡慕文化人。现在,文化大礼堂就开在我家边上,我就要努力地去学习,争取也做个文化人。”石伯生说,他现在一空下来,要么去练字,要么去读书、听课。
里小将村是新昌小有名气的“书画村”,村里擅长书画的村民不少,在当地书法名家的指导下,石伯生开始“零基础”学书法。说着,石伯生拿出了自己练的字,从描红、临摹开始,到自己写的一些诗句。“单独拿出哪一张,都写得不行,但是我一直在进步,你要是过几年再来,我的字肯定比现在好很多。”石伯生显得非常有信心。
据了解,在文化大礼堂建成后,热闹喧嚣的麻将、打牌的情景少了,安安静静看书、写字、作画的村民多了,整个村里透着浓浓的书卷气。
看电影、跳排舞,文体活动融洽邻里关系
里小将村距离新昌县城约一小时车程,依山傍水,风景秀美,文化大礼堂是村里最雄伟的建筑。在村口几百米外,就可以看到这幢粉红色的四层楼建筑。
一楼是开会演出用的礼堂,还有村史廊、民风廊、成就廊、励志廊等。
“村里的演出、晚会都在礼堂里进行,比如春晚、元宵晚会都是在这里办的,平时还会放一些电影。”里小将村支部书记梁燕妃说:“昨天我们这里放了电影《焦裕禄》,很多村民观看时感动到流泪。而平时,除了县里送过来的电影,我们还会问村民想看什么电影,然后从网上下载放给大家看,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电影看。”
文化大礼堂的二楼是观礼台,三楼和四楼则是书画社和学堂、阅览室图书馆。
“村里以前就有排舞队、腰鼓队等艺术团队,但苦于没地方练习。文化大礼堂建成后,这些活动就有了固定的场所,参加的人越来越多。”小将镇党委副书记卢路对记者说,去年,他们的一支排舞队得了全县比赛第一名,其他队伍排练的兴致也更浓了。
“原先有些村民相互关系不太好,时常在别人面前说对方的是非。但是现在,这种嚼舌根的现象少了,大家都把劲儿放在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上了。”梁燕妃说。
33岁的吴小红是重庆人,刚来到里小将村时,“话也听不懂,吃也不习惯,和本地人几乎不交流,好几次我都想回去了。”吴小红说,是文化大礼堂留住了她。看着很多人在礼堂里跳舞,她也觉得好玩,就试着跟了上去,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跳舞。现在,每天晚上她都会去跳舞,白天还会去看书,练书法。
“我现在感觉已经慢慢融入到了这里,也有了很多朋友,已经喜欢上这个小山村了。”说到这儿,吴小红显得非常高兴。
开蒙礼、重阳节敬茶,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
卢路对记者说,去年9月文化大礼堂建成后的第一个活动,就是“开蒙礼”。
“开蒙礼”是当地特有的礼仪——即将上小学的孩子,都要接受正衣冠、行拜师礼、诵读《弟子规》、行拜父母礼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的洗礼,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。据说,接受开蒙礼后,孩子能够更加知书达礼。
然而,这项流传悠久的礼仪,到了现代却有淡化的趋势,有些人只是在家里简单地进行一下,大规模的开蒙礼好久都没有举行了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场地。
去年的开蒙礼,里小将村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来了,村里有学识有威望的老人们也来了,开蒙礼进行得非常热闹。
接下来的重阳节,文化大礼堂里又举行了年轻人给老人们敬茶的仪式。
“开蒙礼和重阳节敬茶,都是村里一直以来就有的传统,一个体现了爱幼,一个反映了尊老。村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习俗,都是村里的文化精髓,但现在这些传统和习俗渐渐淡化,所以我想通过文化大礼堂这个平台,让村里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,让更多的村民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。”卢路对记者说。
上千“文化礼堂”,耕耘浙江农民的精神家园
像里小将村这样的文化大礼堂,在新昌县已经有23个,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。
新昌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潘岳梦对记者说,新昌县去年已经建成了23家农村文化大礼堂,今年将再建成23家。而从2013年到2017年,新昌县力争通过5年努力,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0座以上。
潘岳梦认为,文化大礼堂有着非常大的作用,可供村民开会、集会、进行各种文体活动,展示村史村容,也给村民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。
潘岳梦介绍,文化大礼堂有些是过去的大会堂改建的,有些则是新建的。下一步,新昌将重点在建章立制抓好文化礼堂管理、组织县级机关部门进村开展文化服务上下功夫,完善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和机关部门送服务制度,把农村文化礼堂建好、管好、用好。
说着,潘岳梦拿来了一本《2014年县级部门服务农村文化礼堂活动项目安排》对记者说:“今年,我们县的很多部门,像文广局,宣传部、文明办等,都会给各个村的文化大礼堂送去活动,让这些文化大礼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。”记者在这本小册子看到,对于里小将村的文化大礼堂,接下来,新昌县文明办要送去端午节活动,县文广局要送电影,县妇联还要组织“十佳好婆婆评选表彰”等。
潘岳梦说,他们还将会对这些文化礼堂进行评选,选出ABCD四档,给予不同的支持,形成各个文化礼堂互相竞争,互相学习的局面。
据了解,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29年居全国之首。农民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,精神需求也日益高涨,省委及时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怎样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,是全面小康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。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,我省创立了一个农村文化综合体——“农村文化礼堂”。到2013年底,全省已经建起了1000多个文化礼堂。在这个精神文化平台上,有场所、有展示、有活动、有队伍、有机制,从学教、礼仪、娱乐中,让人们受到文化的熏陶。 |